微光影(第二十五期):时代经典 永不过时
电影导读+影视小课堂
发布 : 2024-05-28 14:34:56 来源 :
本期影片:《高山下的花环》
推荐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
简介: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通过塑造的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
看了简介,你会问一部36年前的战争片,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其实不然!影片在世界百大战争片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被评为“华语战争片的天花板”。
战争场面:宏大无特效,真实镜头不可复制
为真实刻画战争场面,导演谢晋找到了云南军区和成都军区。在片中,九连出发前往越南前线时我军千弹齐发的镜头,是摄像团队在我军炮兵团开展实弹演习时去现场实拍下来的,都是真枪实弹的发射场景。这种大规模军团配合、实弹拍摄带来的震撼,是任何特效都取代不了的,即便在36年后的今天依然会被称为巅峰,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中的战争镜头无法复制。
人物塑造:个性鲜明,战火中谱写人性光辉
片中,连长梁三喜,勤劳吃苦,敦厚善良,为人“赤诚”“谦和”“宽容”,热爱连队,忠于职守;指导员靳开来,性格直率坦荡、勇猛,是非分明、内涵高尚;指导员赵蒙生,起初养尊处优不能适应连队艰苦生活,之后经历了和集体同甘共苦,和凶恶敌人浴血奋战,最终经历考验,挣脱精神羁绊,如凤凰在烈火中得以重生;将领“雷神爷”,在是非原则面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大公无私,出场次数不多却威风凛凛,浩气万丈。
整部影片挖掘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揭示出了人物多彩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价值内涵,成功地塑造了七八十年代中国军人的英雄形象以及以梁三喜家属为代表的母亲、妻子形象,彰显了在战火中的人性光辉。
影视小课堂
《高山下的花环》是永不过时的时代经典,影片诠释了经典电影的十要素。
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清晰的结构
剧情段落很清晰,共分三大段剧情,开战前、战斗中和战斗之后,在三大段剧情中间,对三位主要人物梁三喜、赵蒙生和靳开来则分别用回忆交代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心里所想。
2.鲜明的矛盾
电影开头,主要人物连长梁三喜、新调来的指导员赵蒙生、排长靳开来之间矛盾迅速展开。梁三喜要回家探亲,赵蒙生却扛不起连队的职责,靳开来看不惯赵蒙生。部队开拔之时,赵蒙生和大家的矛盾迅速激化,直到赵蒙生母亲打电话到前沿指挥所要人时,矛盾彻底爆发。
3.强烈的对比
家庭出身的对比:赵蒙生锦衣玉食,梁三喜手头拮据;生活的幸福时光与战争任务的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典型的人物
厚道的梁三喜,柔弱的赵蒙生,耿直的靳开来,嫉恶如仇、雷厉风行的雷军长,聪明和勇敢的雷凯华,深明大义的梁三喜母亲。
5.人物的蜕变
赵蒙生,从一个贪图享乐的高干子弟,经过尊严的洗礼和战火的考验,蜕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
赵蒙生母亲,高干身份,一心想帮助儿子调离基层,在接触到梁三喜和其他烈士家属后逐渐被感化,找回当年的精神。
小段,一个喜欢逢迎赵蒙生的“诗人”,经过战场上生与死的考验,思想转变为踏踏实实的士兵。
6.平行的双线
影片故事主线:一条是梁三喜的明线,另一条是赵蒙生的暗线。这两条线之外,还有梁三喜家属、靳开来、小柱、雷军长、赵蒙生母亲等多条辅线。
所有的线都有始有终,每一条线都交代得很清楚,不会让观众感到某个人物的故事没讲完。所有的线又有机结合,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和难以理解。
7.深刻的反思
影片最核心的主题不是战争场面,也不是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的命运,而是通过他们的故事展开对人物关系的深刻反思。
8.真实的细节
雷军长在发表那段六亲不认的演讲前,用一直握紧的拳头来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和烈火一般的情绪;赵蒙生在宿舍偷吃巧克力,听到战友们来了,顺手将巧克力等零食扫进了抽屉……这些细节考究,不仅让电影变得精彩,还提高电影的真实感。除此之外,还有小柱给奶奶做的拐杖,梁三喜的欠账单等,都前后呼应烘托电影主题。
9.朴实的演技
电影要煽情,不能依靠浅薄的口号和呼喊,而应该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朴实无华的人物演绎。影片中,梁三喜、靳开来以及雷凯华,他们在执行任务前没有任何豪言壮语,牺牲那一瞬间无额外戏,符合战场上的现实情况,看似朴实无华的演技,却十分贴近观众内心。
10.壮丽的场面
影片在拍摄时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一共调集了一个步兵师、一个榴弹炮团和一个坦克团参加拍摄,谢晋也使用了多达六台摄影机多机位拍摄。
编辑整理:励小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