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微电影成就大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在微电影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发布 : 2023-07-04 14:40:51 来源 : 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
宝鸡市渭滨区新民路小学微电影团队从2016年参加宝鸡市第一届“励志院线杯”中小学生微电影大赛开始,已拍摄十多部微电影,以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为主要特色。随着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团队对微电影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
一、微电影的重要意义
1. 微电影是影视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微电影开启了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大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等提供了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
2.微电影创作是促进学科融合的途径之一。
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课程强化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以项目式学习——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创作促进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推动跨学科学习,是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的新趋势。
3.微电影创作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创作能促进学生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深度学习,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意义非凡。
二、微电影促进师生成长
教师方面:
1.微电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微电影是语言、美术、音乐等融合的综合性艺术。通过微电影拍摄可以让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方向,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我校微电影团队的美术教师通过拍摄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鹬蚌相争》,看到了宝鸡民间艺术在提升微电影表现力方面的独特优势,申报了《宝鸡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与传承研究》省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2.微电影促进教师内心成长。
要拍摄好一部微电影,需要内心的热爱,需要行动的坚守,需要不断地创新……因此,一部好的微电影拍摄的过程就是团队教师克服一个个困难,得到一个个惊喜,内心得到成长的过程。例如,在拍摄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鹬蚌相争》第一幕水边的场景时,没有现成的沙滩,我们就用心理咨询室沙盘的沙子布置成沙滩,让“蚌”从沙子里慢慢钻出来。鹬鸟从水边的竹林中迈着大长腿出场,我们巧用校园的竹林拍摄,通过摄像机的移动拍出鹬鸟走动的场景……
3.微电影促进教师协作共进。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部好的微电影需要团队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因此,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是团队教师取长补短、协作共进的过程。
学生方面:
1. 微电影促进学生文化传承。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成语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通过中央电教馆“中国梦行动有我:2022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拍摄微电影《鹬蚌相争》,懂得了面对矛盾,要懂得谦让的道理;通过拍摄《螳螂捕蝉》,懂得了面对眼前的利益,目光要长远的道理;通过拍摄《贾人渡河》,懂得了当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要选择诚信的道理……通过微电影,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面前变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寓教于乐,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
2.微电影促进学生品德养成。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成语故事里的人物熠熠生辉。学生通过拍摄《苏武牧羊》,认识了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苏武;通过拍摄《精卫填海》,认识了勇于斗争、锲而不舍的精卫;通过拍摄《李广射虎》,认识了热爱祖国、有勇有谋的李广……通过微电影,一个个历史人物在孩子们面前变得真实起来,高大起来,潜移默化,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不知不觉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3.微电影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从拍摄第一部成语故事至今,学校微电影团队一直以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创作作为特色。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在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美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等都会得到提升。
三、微电影促进学校发展
几年来,在微电影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学校微电影团队因为热爱一路坚守,不断创新,精益求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折翼天使》获国务院扶贫办“优秀微视频”奖,作为团队特色的手作视频动画微电影《鹬蚌相争》《螳螂捕蝉》《一叶障目》《苏武牧羊》等获全国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创新奖”,《精卫填海》等获“示范奖”,《李广射虎》《贾人渡河》等获“入围奖”。《螳螂捕蝉》《苏武牧羊》分获陕西省微电影创作展映活动一、三等奖,并获“优秀美术片”奖。《鹬蚌相争》《螳螂捕蝉》《精卫填海》《一叶障目》《苏武牧羊》《贾人渡河》等在宝鸡电视台“教育新干线”栏目播出。《苏武牧羊》还获得第十八届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青少年原创影片大赛“最佳配音奖”。团队教师二十多次获国家、省、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近年来,通过微电影,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学校“和雅”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师生凝聚力和内驱力得到提升,学校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
微电影,大教育。今后,学校将继续开设好微电影拍摄拓展课程,拍好微电影,做好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