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动态 >首页

行业动态: 新时代,文艺的力量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侯克明

发布 : 2023-05-17 16:27:54     来源 : 香山文艺

640.png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中国的电影要为中国人服务,要让中国老百姓满意,要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国外,赢得世界的认同。”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侯克明说道。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大众娱乐的来源,更是时代风貌的载体。电影创作要以时代需求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作品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达到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与娱乐效应之间的动态平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具有独特的社会影响力。电影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文化产业。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日7天票房达到67.58亿元,观影人次超过1.29亿,成为中国影史总票房第二的春节档。侯克明认为,电影产业想要健康发展,还是要拍出好作品。

为激发社会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阿拉丁文化传媒集团发起香山文艺之夜,以线下沙龙和文艺汇演的形式,为舞蹈、音乐、影视等领域的优秀文艺工作者颁发“红叶奖”。侯克明获得第一届香山文艺之夜“文艺工作成就奖”。

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侯克明接受《香山文艺》专访,分享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640 (1).png

侯克明(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

访谈原文: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记者:您在电影行业已深耕近50年,这期间中国电影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转折点?

侯克明: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国拍了很多好电影,迎来了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又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这段时间电影产量高,电影不再公式化和概念化,每个导演都能拍出自己的风格,比如影响很大的《小花》《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等。同时由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始出现了艺术电影新浪潮。

1982年后,中国电影界迎来了新的变化,第五代导演开始崛起。比如1984年拍摄《黄土地》的陈凯歌,1987年拍摄《红高粱》的张艺谋。改革开放的十年是电影大发展时代,思想解放、艺术创新、百花齐放。80年代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即电影产业化的改革起步,开始重视经济效益,同时刺激了电影的生产。1979年是中国电影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一年,老电影复映和新电影在全国同时投放,人民的文化需求很旺盛,观影人次创下纪录。

80年代的辉煌过后,90年代电影开始走下坡路。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剧开始起步,《渴望》成为当时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这对电影业造成很大冲击。中国从9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大片,客观上刺激了电影产业进一步升级,推动了电影发行改革。总体而言,90年代是一个艰难探索的阶段。从1999年到2002年,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低谷期。在经济发展、票价上涨的情况下,全年票房只有9亿元,甚至比不上1979年,全国只剩下几千块银幕。

此后,中国开始启动电影的产业化改革,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化的概念。首先,电影拍摄的主体发生根本性改变。除国营厂外,民营公司也可以拍电影了。第二,电影放映的主体发生变化。在50年代公私合营之后,电影院变成县文化局下属的事业单位;2002年开始,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放映国家通过的电影,企业就可以办影院,广电总局就会进行经济资助。这个政策带动了民间投资和影院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影院银幕从几千块发展到最多八万块。第三,电影摄制技术进行升级。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启动了数字电影工程,从影院建设到拍摄、制作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2008年之后基本淘汰了胶片电影。这一举措降低了拍摄成本和技术门槛,民营公司也可以拍摄电影,迎来了电影产业的大发展。

总结来看,中国电影从改革开放至今45年时间,主要做了三件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这才保证了中国电影当下能出现较好的发展局。

记者:中国电影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如何进一步繁荣电影市场?

侯克明:

我们在唱响主旋律这方面做得很好,最大的特点是将主旋律与商业电影进行结合。比如《长津湖》《水门桥》等电影,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让老百姓愿意买票观看,我们把主旋律变成了一种类型片。但想要吸引观众回到影院,影片类型还需要多样化。只有主旋律电影是不足的,还需要蕴藏着中国真善美主流价值观的其它类型电影。比如带有穿越元素的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等都非常受欢迎。目前需要开拓更多类型的电影,实现影院的百花齐放。

中国的艺术电影目前是弱项,因为艺术片相对小众化,所以资金投入有限。但艺术片最近两年有所增加,因为中国的电影教育越来越发达,拍电影的门槛越来越低,艺术电影的观众也越来越多。比如《隐入尘烟》就达到了一亿票房,可谓是艺术片的一个高峰。从全球来看,日韩的艺术电影拍得不错,有自己的风格。拍好艺术电影需要有创新意识、人文关怀以及自己独有的价值观,但想要让艺术片形成“漫威”这样体量的市场也很困难。

从受众来看,目前影院观众的年龄在不断提高,大部分集中于25-35岁,其审美与电视观众趋同。由于影院观影大多是男女一起,所以女性对于电影的选择有着决定权,爱情片也成为现在票房最稳定的电影类型。随着影院观众年龄段的上升和收入阶层的提高,电影的受众有向电视化发展的趋势,电影还需强化自己的审美特征。

记者:您如何看待电影产业的投资发展?

侯克明: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电影投资以民间投资为主,美国是依靠电影行业内部投资和银行融资。我认为电影产业的投资应当主要依靠两个渠道,第一是电影行业内自身的投资,第二是向银行借款。银行会分析电影市场对项目的认可度,这样拍出的电影更加保险。现在中国电影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圈外,而美国的投资模式相当于有了市场认可的担保,我们可以参考借鉴。

新技术助推新变革

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AR、VR、XR等新技术对电影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侯克明:

新技术为电影拍摄制作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工具,尤其在电影的特效拍摄中应用很多,丰富了电影创作的手段。目前需要借助头盔的沉浸式VR设备,借鉴了很多电影手法,通过技术升级达到了观影无法获得的体验,VR更强调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另一种游戏式叙事模式。但目前的VR技术也面临着瓶颈,第一是头盔的清晰度不足,第二是传输和计算问题导致分辨率有限,后续发展仍需观察。

记者:您认为家庭影院是否会取代影院观影,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侯克明:

从宏观上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线下观影并不矛盾,但具体到某部电影时的确存在矛盾,比如在网上观看后很少再去影院二次观看。但是,电影的故事和呈现都是它的灵魂,想要获得真正的视听感受,还是需要到影院观看,因为很多技术在居家状态下无法实现,获得的体验也不一样。

其次,影院观影是一种社会行为,有其独特的体验感,很难被完全取代。居家观影属于个人欣赏,家庭环境实际上影响了观影体验,因为注意力会时常被分散,在影院更容易专心致志。因此,如果只想了解剧情,那么居家观影足矣,但想要获得完整的体验,还是首推线下影院。

从总体上看,两者并非竞争关系,是正向合作的关系,家庭观影也有利于影院票房的增长。

记者: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不少人开始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侯克明:

目前传统电影的门槛没有降低,仍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但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有一个手机电影论坛,曾问我手机电影如何发展,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电影创作,让大家都可以成为导演,拍摄的作品能够进行传播并且获得收入。

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提出“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他认为电影工作者也可以和作家一样,用摄影机语言自由流畅地描写生活,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思想。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写作”,充分表达个人意念。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提供了这种机会,人人参与是时代进步的标准。

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您认为新时代应该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侯克明:

电影是现代文化,全世界有一些共同的审美需求。但是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有区别,所以对于电影的看法和要求又有所不同。我认为中国的电影要为中国人服务,首先要让中国老百姓满意,其次才是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国外,赢得世界的认同。一味按照国际标准拍电影也不可取,要专注于拍好自己的电影,同时注意价值导向和艺术水平的把握,适当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电影的经验。

目前我国电影作品在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做得不错,在不知不觉中展现了中国的面貌。要实现文化输出,就要找准传播对象,采用不同的传播模式。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一种传播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是另一种模式,要符合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另外在内容方面也要自圆其说。

记者:您认为青年演员应该如何锤炼演技、打磨艺德?对当代青年演员有什么建议?

侯克明: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年轻一代不如老一代。这实际上是以偏概全得到的结论,根本站不住脚,这种说法是为了教育青年人。我认为现在的青年一代演员绝对比老一代演员年轻时演得好,青年演员随着个人的积累和发展,他们自己会逐步提高。

比如王传君,从偶像派走上表演艺术家的成长道路。他是由于家里的变故,促使自己对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我相信青年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不断创作新的作品,个人能力会不断提高,社会舆论应该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现在有些现象要坚决遏制,比如捧杀,毁了很多青年演员,经纪公司和粉丝要自觉进行正面引导。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年轻人应该自己保持高要求,身边人进行提醒监督,另外社会舆论要有正常的批评帮助,促使青年演员不断提高。其中,导演、主创和老演员的引领很重要,现在摄制组的商业气氛太浓,按照流量排队,接过多的通告,演员没有时间真正沉下心来拍戏,应当健全演员经纪方面的良好机制。

记者:您觉得现在电影产业面临哪些挑战,需要进行哪些调整?

侯克明:

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让观众回到影院。三年的疫情管控对电影产业伤害很大,观众习惯居家观影,电影也因此出现了“网上先发”的新模式。这对整个产业的冲击很大,银幕数量也出现下滑的情况。由于放映端出现问题,造成拍摄端也有所萎缩,需要尽快投入新电影项目,有头部制作才能撬动市场。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提供影院优惠政策,并支持制片业尽快投拍新作品,用好作品吸引观众回到影院。

在技术方面,现在中国制作了自己的高清电影放映系统CINITY,把顶尖的数字技术应用到影院,最高可以达到120帧的高帧率、支持8K放映的高像素,有更宽的色域和更高级的声音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新的沉浸式体验。

因此,需要政策支持影院系统正常运行,并借助最新的电影技术,拍摄出新的好电影,让广大观众尽快回到影院,才能维持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网站首页    |    励志简介    |    励志动态    |    励志大事记    |    政策法规    |    影片介绍    |    电子报刊    |    微电影大赛    |    影评活动
技术支持:中邦网络
励志online小程序
励志online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