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动态 >首页

智能时代,中小学影视教育最大的痛点在哪里?

发布 : 2019-07-08 11:01:39     来源 : 中国艺术报记者 乔燕冰

        几千万的中小学生对于影视的认知、视听知识、媒介素养以及图像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阶段。智能时代正在到来,网络给予人的影响非常大,中小学生对于影像和媒介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实际上影视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无从接受,也没有师资。我们做过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公益中小学影视教育培训及调研,从中发现基本上是体育老师、美术老师、政治老师教影视课程。对于中国这种现状,我们影视工作者心急如焚,所以必须要行动!

        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新实践、深拓展”报告会暨“第一届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人才培养项目”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如是表达心中的焦虑以及活动的初衷。

        本次获得教育部戏剧影视教指委的指导,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联合北京电影学院等全国14所高校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中,为助力推动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落实与普及,有关方面专家及14所高校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当下全国少儿影视教育现状如何?影视教育理想师资标准是什么?中小学影视教育课程应该教孩子什么?给孩子看的影视作品的遴选标准是什么?诸多问题皆是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者颇感困惑和亟待明晰的。
 

        今天中小学影视教育面临怎样的现状? 最大痛点在哪里?

        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并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充分保障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有效利用社会观影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浓厚氛围。但全国各地区中小学仍存在学校对影视教育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缺乏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影视教育机制等问题。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安立国介绍,《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该学院就抽调了一部分力量,对黑龙江省以及十几个地级市进行了关于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的调研走访,发现多种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首先是专业影视师资人才极度匮乏。整个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是体育老师或其他老师在教,有的农村小学连体育老师都没有。同时,调研发现,整个东北地区青少年对影视诉求相对比较高,但他们期待的影视作品严重不足,特别是区域题材的。安立国表示,当前每年的国产儿童影视作品含动画片不足百部,但真正符合青少年审美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质量作品可谓凤毛麟角,文化及教育属性过低,甚至在作品中出现低端化、幼稚化甚至低俗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受众群体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次,缺乏引导机制。出现优秀儿童作品,青少年受众反馈过于平淡甚至存在主观排斥现象,值得关注。这种情况在落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贫瘠地区愈加明显,尤其是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原本作为与父母联络的必备工具的手机成了他们满足精神诉求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由于缺乏引导,快手、抖音、手游等成了他们逗留的主要平台,其中很多低俗内容对孩子价值观影响深重。“我们还发现,一些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甚至存在从来没看过一部完整的电影或电视剧的现象。因此,快速有效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对于现阶段农村地区刻不容缓。并且,在影视教育过程中,什么样的影片适合在中小学放映或者走进课堂,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遴选标准,这也是我们感到非常困惑的。”

        “我们面临的最大痛点在哪?其实不在于大家不重视电影教育,不在于电影教育不受欢迎,而在于‘课程化’。电影教育没有纳入国民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去,现在都希望有相应的模块,要与戏剧、舞蹈、音乐等一起进入艺术教育范畴中,但是没有现成的课程标准,没有明确从几年级开设,每个年级之间需要怎样循序渐进的步骤,教材在哪里?最核心的是教师在哪里?不解决这些问题,文件的落实也将是落空的。因此此次活动举起了大旗,抓到了痛点,非常有意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军说。

        “今天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智能传播时代,影视教育往何处去?这个年代的新一代人,生活方式和媒介接触方式、媒介素养的状态已经跟老一代完全不同,如果影视教育还是用传统的一套,未来的教育就是失灵状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指出,此次活动作为《指导意见》下发后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专题会,首次吹响了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集结号,号召从事影视教育的高校老师和专家一起关注和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意义深远。

          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影视教育课讲什么? 什么是中小学影视教育理想化师资?

        “我儿子正在上幼儿园大班,昨天他老师给我发一个微信,想让我去给他们讲一堂课。我想给幼儿园讲什么呢?儿子说:‘你给我们讲讲怎么拍电影吧。’我一听脑袋就炸了。这是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思的事,幼儿园发出了幼儿园之问!”重庆市影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刘帆感叹此事引发他的思考。“如果给幼儿园孩子们讲影视课,讲什么呢?是电影的赏析?电影的制作?还是电影明星和八卦?未来不仅是中小学,甚至到幼儿园,可能都存在国民影像素养、影像思维培育的课题,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把我们从文字到读图以及读像时代从理论思考很快推到了眼前,把这个时代速度提速了。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和学生们很大程度要通过影像来获取知识和认知。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我们中小幼影视教育是解决艺术教育问题还是解决媒介素养问题,或者解决影像思维的国民素养问题?在影像时代,影像思维、影像素养和影像方法是否都可以在中小幼教育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和体现?所以幼儿园之问,提出了影视基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路径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讨、凝练和学习。”同时,刘帆还以电影赏析是选择《喜羊羊与灰太郎》《复仇者联盟》《小鬼当家》,还是正能量的主旋律片为例,提出一种中小学影视教育思政化的隐忧。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余韬把青少年影视启蒙教育总结为三个方面:影视作为课程教学辅助手段的知识启蒙、作为国民素质教育手段的欣赏启蒙和作为视听表达手段的制作启蒙。即通过多媒体手段,已有的海量影视作品或片段素材可以为语文、历史、地理、艺术、自然、科学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支撑;让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进入美育、德育课堂,改变延续多年的宣讲式、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思想品德类课程,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重新认识和正视影像思维和视听媒介在青少年观察理解世界和表达自我方面的作用。在数字拍摄器材几乎已经随身携带的时代,鼓励学生将影像手段运用于日常的记录和思考,倡导他们学会以视听的手段实现思维建构和自我表达,教会他们在“被影像包围的时代”里尝试成为“影像的主宰”,用手机、DV等便携式拍摄器材去记录生活、呈现世界,并以此来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影视素养教育成为青少年思维开发的一个新领域。

        对于中小学少儿影视教育,一个理想化的师资是什么样的?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胡克给出答案。首先要是一个全才,而不一定是一个专才。他指出,传统教育的学士、硕士、博士是培养专家的,但对中小学的师资应该注意不要让他往特别狭窄的专业去发展,而要培养全才。比如对于孩子,不能只注重故事影片,而忽略了纪录片、动画片和科教片对中小学生更重要。除了全才以外,还要求是通才。“如果从一部影片出发,通才至少会掌握两个方向,一个是创作方向,一个是欣赏和批评方向,要求两者都通。除此之外,你就是学校的影视权威,在电影面前你就应该是一个活着的、行走的百度。”胡克说。

        正如此项目主要针对全国高校范围内影视专业教师进行公益性教学培训,引导学员成为各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先行者与传播者,帮助各地区中小学建立适合区域特色的影视教育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从而带动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周星强调,面对几千万嗷嗷待哺的想学习影视或视觉知识的中小学学生来说,大家以公益之心共同践行最重要。因此他呼吁14家高校甚至更多相关单位展开“新实践、深拓展”,汇集影视和传媒方面的优势,放下身段,放下影视高端的教学习惯,面向基础影视教育,分层次有步骤并具有纵深视野地做好普及工作,造福中小学生。

网站首页    |    励志简介    |    励志动态    |    励志大事记    |    政策法规    |    影片介绍    |    电子报刊    |    微电影大赛    |    影评活动
技术支持:中邦网络
励志online小程序
励志online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