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鸡市教育局印发“新时代·新德育”中小学德育行动2019年工作要点 加强影视教育工作
发布 : 2019-03-04 10:01:21 来源 : 励志院线
2019年3月1日,宝鸡市教育局印发《“新时代·新德育”中小学德育行动2019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加强影视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素养。全文如下:
各县区教体(文教)局,市局直属各中小学:
现将《“新时代·新德育”中小学德育行动2019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并于2019年12月中旬上报《2019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联系人:范增琦,电话:2790258,邮箱:bjsjjk@126.com
宝鸡市教育局
2019年2月27日
“新时代·新德育”中小学德育行动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新德育”中小学德育行动的重要一年。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将中小学德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阵地,着力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方面下功夫,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不断提升德育科学化、特色化、体系化水平。
一、突出思想立德,强化政治引领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县区、各学校要将深入学习宣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与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实践教育活动等有机结合,融入到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用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突出实践修德,强化行为养成
2.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节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活动、网上祭英烈、中秋赏月诗会、走进敬老院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强化亲情友情、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等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
3.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以推荐评选“新时代·好少年”为平台,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展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摒弃传统思想观念,评价和选拔勤奋学习型、科技发明型、助人为乐型、孝老爱亲型、传播文明型、自强自立型、专长突出型等好少年,展现广大少年儿童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培养身边榜样,树立先进典型。
三、突出书香养德,强化励志教育
4.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以创建“书香校园”为载体,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捐书、赠书活动,广泛开展“中小学读书月”活动,完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校园书吧、班级图书角建设,开展亲子共读、好书推荐、主题征文、经典诵读和读书之星、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励志教育,涵养心灵品位。
5.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安排部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推荐一批经典书目、开展一系列诵读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四、突出礼仪育德,深化文明教育
6.举办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通过学校、县区和市级逐级举办开展丰富多彩的合唱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学生艺术实践舞台,充分展示中小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勇于探索、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7.深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将《守则》要求细化为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具体行为要求,突出重日常规范养成、重细节行为落实。开展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着力构建“一县(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学校文化格局。深入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文明礼仪故事征文比赛、主题班会、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等,将文明礼仪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各环节,引导学生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
五、突出真情润德,唤醒感恩情怀
8.开展中小学感恩周活动。在5月份第二周开展中小学感恩周活动,通过感恩父母养育、感恩师长教诲、感恩同学相助、感恩社会关爱活动,弘扬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和崇德尚礼的宝鸡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会知恩、心怀感恩、懂得报恩、善于施恩,唤醒感恩情愫,体验感恩行动,表达感恩情怀,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氛围,培育感恩文化,彰显宝鸡文明城市形象。
六、突出行动厚德,普及志愿服务
9.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以“学雷锋活动月”为依托,广泛开展“爱心宝鸡·护老爱老”“文明出行·人人参与”“美丽宝鸡·共同维护”等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红领巾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上街头,开展敬老爱老、扶弱助残、亲情陪伴、文明出行、道德宣讲、科普环保、铲除城市“牛皮癣”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推动雷锋精神的种子孕育传播。
七、突出课堂蕴德,提升素质素养
10.推动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校园。由市、县区教研室牵头,推动德育学科渗透,开齐、上好《美丽宝鸡》地方课程,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探索将宝鸡民间艺术、民间技能、乡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引入学校,聘任市、县区著名书画家、民间艺人、文艺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11. 统筹实施校外教育和影视教育。推进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开展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校外教育活动。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影视教育,为广大中小学生遴选推荐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影片,组织引导学生观影、评影、创作微电影,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八、突出携手弘德,实现全员育人
12.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开展班主任培训、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学生发展规划等培训,吸纳优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及志愿者,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持续推进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强化团队心理辅导、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等,化解不良情绪,完善健康人格。深化落实《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推进规范化心理咨询室建设,全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常态化开展。
13.提升家庭教育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好家风·好家长”家庭教育绿荫计划,完善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大教育格局。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中小学校的重要职责,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家校合作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