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国际儿童电影论坛在广州举行
发布 : 2017-11-21 14:58:53 来源 : 转自 羊城晚报 作者:黄宙辉 谢亿明 段双银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谢亿明、段双银报道:不要让“低幼”成为儿童电影的标签;广泛地建立儿童电影院是促进儿童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11月17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国际儿童电影论坛上,国内外电影行业专家纷纷为儿童电影及产业建言献策。
让孩子们有看电影的地方
国家一级作家、编剧苏曼华在论坛上指出,我们的儿童电影基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我们总是津津乐道我们的电影票房达到多少亿,全国已经有7000多家电影院、4万张银幕,可哪一块是属于儿童电影院?她举例,2015年,电影《鹰笛·雪莲》完成制作,电影院安排发片,排片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上午,然后到周六就下线了。“可哪个孩子会在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去电影院看电影呢?”苏曼华说。
此外,电影院放映的影片内容也大多不适合孩子观看。2017年初上映的电影《少年巴比伦》,苏曼华带着孩子去看,结果里面吻戏、床戏俱全。
苏曼华曾经做过市场调查,很多父母都愿意带孩子去看儿童电影。她呼吁要建立自己的儿童电影院,让儿童电影院来放映儿童电影。
多措施让孩子能看到儿童片
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一级编辑祁海也指出,多数国产儿童故事片还是难以进入影院市场。虽然每年都有一批电影创作人员坚持拍摄儿童故事片,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但孩子们在电影院总是很难看到儿童片。其中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大变化,我国的儿童故事片市场出现前所未见的大震荡。传统的儿童故事片零售票市场和团体票市场(包场),其实都基本上消亡了。光指责院线和影院见利忘义,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祁海认为,大部分儿童故事片的制片、发行、放映,不能实行商业电影的“纯市场化”,而需要制定特殊的政策,走一条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新路。
把儿童片转换成合家欢影片
很多家长在陪着小孩看儿童影片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太幼稚了,看不下去。“很多人认为儿童片‘低幼’等于‘幼稚’和‘低级’,其实这个观点是相当错误的。”太原学院中文系讲师刘昕指出,我们电影制作恰恰也遵从了这个道路,小孩子看了硬是让他们理解。在这个方面,我们忽略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完美、完整的个体,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角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把儿童片‘低幼’的标签去掉,把它转换成合家欢的影片。”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认为,这个不仅是一个市场的特征,某种程度上是文化上的策略。像美国的《猫和老鼠》,现在孩子在看,爸爸妈妈在看,爷爷奶奶也在看。